• 關於協會
  • 資訊分享
    • 綠智科動態報導
    • 知識分享
  • 活動花絮
    • 永續課程
    • 會員大會
    • 產業參訪活動
    • 理監事會議
    • 品牌分享會
  • 會員服務
  • 聯絡我們
information
資訊分享
  • 首頁
  • 資訊分享
  • 知識分享
  • 2025世界候鳥日:候鳥之旅與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未來
資訊分享
  • 知識分享
  • 綠智科動態報導
知識分享
2025世界候鳥日:候鳥之旅與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未來
2025 / 05
07

每年五月的第二個週末,世界各地共同慶祝「世界候鳥日」(World Migratory Bird Day),以喚起人們對候鳥遷徙所面臨威脅的關注。2025年的主題為「讓天空暢行無阻:保護候鳥的遷徙之路」(Let the Skies Be Clear: Safeguarding Migratory Routes for Birds),呼籲全球共同保護候鳥飛越的生態廊道與重要棲息地。這個主題不僅關乎鳥類的存亡,更觸及生物多樣性維護的核心議題。

候鳥與生物多樣性:一場跨境的生命聯繫 
候鳥每年長途遷徙,橫跨大洲、海洋與氣候帶,牠們的生命旅程串聯起全球各地的濕地、森林、草原與海岸線,這些自然棲地構成了一張複雜的生態網絡。據統計,全球約有超過2000種鳥類屬於遷徙性鳥類,佔鳥類總數的20%以上。這些候鳥維持生態系統運作更是扮演關鍵角色,例如傳播種子、控制害蟲與協助授粉等。 

然而,候鳥的遷徙之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城市擴張、農業開發、濕地消失、風力發電設施的錯誤設置與氣候變遷,導致遷徙路線的破碎與中斷,使候鳥喪失中繼站或終點站,生存壓力大增。以東亞-澳洲遷徙路線為例,原本重要的濱海濕地如今多被填海造地,導致全球許多水鳥種群數量急遽下降。 

生物多樣性危機的縮影:候鳥的消失警訊 
候鳥的減少反映出整體生物多樣性正在退化的現實。根據《全球生物多樣性報告》(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5),過去50年間,全球脊椎動物的種群平均下降了68%。候鳥數量的變化常常作為評估生物多樣性健康狀況的「指標物種」,因牠們棲息與遷徙範圍涵蓋多樣的生態區域,對環境變化敏感。 

以黑面琵鷺為例,這種來自東亞的瀕危候鳥,曾在1990年代初全球野外族群數量不足300隻。經過台灣、南韓與中國等地合作保育行動,包括棲地保護、人工繁殖與跨國研究,黑面琵鷺數量於2020年代逐漸回升至6000多隻,成為國際合作成功的典範,也同時印證保護候鳥等同於守護整體生物多樣性系統。 

文章出處: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

回上一頁
社團法人台灣綠色智慧科技協會
Taiwan Gre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ssociation
  • 04-2297 1666
  • 04-2297 4567
  • 台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130號12樓之6
臉書粉絲專頁
Copyright © 2022 Taiwan Gre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ssoci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